捷克小鎮Kutná Hora

St. Barbora3

捷克小鎮Kutná Hora是許多外國旅客來捷克旅行時,必去的小鎮之一。

Kutná Hora是一座中波希米亞(捷克共和國)周邊的小城市,在布拉格以東70公里,距易北河10公里,位於Vichlice河畔的高地上。該城的捷克語名字Kutná Hora是因為該高地東面平緩增高而西面陡然下降的特殊地形而起。


從布拉格出發大約1-1.5個小時的車程,可以搭乘巴士或火車。巴士搭乘381號便可以到達(請以用IDOS查詢:http://jizdnirady.idnes.cz/vlakyautobusymhdvse/spojeni/),巴士從布拉格出發是在Praha,,Háje搭乘,火車也是同樣買到Kutná Hora,在中央火車站搭車。只是巴士站和火車站在不同的地方,購票前請先注意。
巴士站下車處離小鎮較近,火車站下車處離人骨教堂較近,依個人旅行自行選擇。紅色圈圈指示巴士站和火車站。
搭火車比較快,價錢貴一點;搭巴士慢快一小時,但比較便宜。

從Kutná Hora火車總站步行15-20分鐘,或乘1號巴士在 "Sedlec-Tabak"站下車就到了人骨教堂;巴士每30分鐘一班,車程4分鐘,或是搭到巴士到市中心,車程約10分鐘。

詳細圖解可以參考:http://irene521.pixnet.net/blog/post/379417232-%E3%80%90%E6%8D%B7%E5%85%8B%E4%BA%A4%E9%80%9A%E3%80%91%E5%B8%83%E6%8B%89%E6%A0%BC%E5%BE%80%E8%BF%94kutn%C3%A1-hora-(kh)%E7%9A%84%E4%BA%A4%E9%80%9A

 

IMG_7126  

Kutná Hora的小鎮地圖

1.巴士站   2.聖母教堂   3.義大利宮    4.城堡    5.聖芭芭拉教堂    6.石頭之家    7.烏蘇臨納修道院     8.聖母升天教堂    9.人骨教堂    10.火車站。

Kutna Hora map 4      

庫塔赫拉(捷克語: Kutná Hora,德語: Kuttenberg,中文為庫滕貝格)是捷克共和國的一個城市。 這座城市在十二世紀由日爾曼人作為定居點而創建。13世紀末時已發展為波希米亞地區最具活力和最富裕的城市之一。周圍富有銀礦,金屬鍛造業發達。當時,該城僅次於布拉格,是波希米亞地區的第二大城。在15世紀20年代的胡斯戰爭期間,該城的大部分日爾曼人口被屠殺,城市開始衰敗。今天,庫特納霍拉的舊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
kasna

聖芭芭拉教堂(捷克語:Chrám svaté Barbory,德語:Der Dom der heiligen Barbara)是捷克共和國中波西米亞城市庫特納霍拉的一座教堂,中歐地區的一座著名哥德式教堂,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其名字取得恰如其分,用以對礦工的守護神芭芭拉致敬。聖芭芭拉是礦工的主保聖人,因為該鎮的財富完全依賴於銀礦。
始建於1388年,但是工程幾度中斷,直到1905年才得以完成。第一位建築師可能是 Peter Parler的兒子Johann Parler,但是研究者稱 Peter Parler 至少一同參與了草圖設計。建築工程在胡斯戰爭期間中斷了60多年,工程於1482年重新開始,由兩位布拉格建築師Matěj Rejsek和Benedikt Rejt負責。
原來的設計是要建造一座更大的教堂,也許兩倍於今天的建築。但是工程依賴於該鎮銀礦的繁榮,而其產量已在下降。因此在1588年,未完成的建築用臨時圍牆環繞,直到1884年,而屋頂直到19世紀才完成。
其外觀非常迷人。最初在梯形的內部有8個放射狀小禮拜堂。後來,建造了唱經樓,由雙拱的飛扶壁支撐。
內部值得注意的有花窗玻璃、祭台、講道壇和唱經樓隔間。中世紀壁畫描繪了中世紀採礦城鎮的世俗生活和宗教主題,部分得到保護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C%A3%E5%B7%B4%E5%B7%B4%E6%8B%89%E6%95%99%E5%A0%82

Kutná Hora聖芭芭拉教堂

St. Barbora2聖芭芭拉教堂

St. Barbora聖芭芭拉教堂

St. Barbora4  聖芭芭拉教堂

如何從小鎮到達人骨教堂,只需搭乘公車至Kutna Hora Sedlec Tabak,上車買票即可。

Kostelík Vech savtych a kostnicí人骨教堂

人骨教堂
14世紀的一場黑死病和15世紀的戰爭,令這塊3500平方米的空地上,竟出現了3萬多個墳墓! 16世紀時有教士開始把骸骨搬進教堂,並堆成金字塔狀,由於骸骨實在太多,後來有人索性把骨頭充當裝飾素材​​,造就了人骨教堂的誕生。教堂裡的天花板、牆壁上盡是人骨串成的裝飾品。據統計,這些飾品大約用掉一萬俱屍骨。神學家表示,天主教視死亡為神聖的事,死後將屍身獻給上帝,象徵無上的讚美,所以“人骨裝飾品”不值得大驚小怪。人骨教堂很小,兩三分鐘已可走完。但那別出心裁的人骨藝術,卻不由得讓人駐足細賞。只見4萬副經過消毒和篩選的骨頭,大小相同,被細緻地用來砌成燭台、祭壇、聖杯、門楣、拱門、吊飾甚至十字架。最令人嘆為觀止的,是教堂正中央那盞由人體各部分的骨骼造成的“人骨吊燈”——以腿骨組成主架,下顎骨串成掛簾,主架又分成8個腿骨燈架,撐著一塊塊排成圓形的盆骨,上面又各自端著一顆充當燭台的頭顱,外形獨特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399753.htm

Kostelík Vech savtych a kostnicí3人骨教堂

Kostelík Vech savtych a kostnicí2人骨教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跳舞的房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